認識烏克麗麗
烏克麗麗歷史背景
1879年,葡萄牙的專業手工藝人和樂器製作家 ManuelNunes 和 Joao Fernandes 還有 Augustine Dias來到夏威夷群島。同時他們發明和發展了來自他們家鄉本土的琴。夏威夷人初次接觸這種樂器的時候,不但認同這種琴音音色的優美,還對演奏者手指在指板上的快速移動感到驚訝;從那時開始,夏威夷人就把這種琴稱為Ukulele意思是「跳躍的跳蚤」。
UKULELE 的三個尺寸跟特色
烏克麗麗基本上包括三種較為流行尺寸,21吋的高音、23吋的中音、及26吋的次中音。依照尺寸的不同,所呈現的音質、外觀、及彈奏的感覺也都不一樣,基本上是依照個人的喜好及用途來挑選適用的尺寸。如最小的尺寸,就很適合外出旅行時方便攜帶。這三種較為流行的尺寸,也有演奏家將最高音的Sol調降低八度,可增加低音的效果及擴大使用的音程。而在烏克麗麗家族中,還包括與吉他調音相同但只有4弦的Baritone,以及吉他麗麗,以上這兩種較為少人彈奏。

彈奏特色
在三種較為流行的尺寸中,無論大小,基本完全一樣的。在彈奏和弦上也可非常快上手,不僅邊彈邊唱樂趣無窮,它的聲音有種天生的快樂氛圍,依照不同的彈奏法,時而明亮時而溫暖,因此不少人認為這是非常具有療癒效果的樂器,在彈奏上可讓人抒發情緒,在聽覺上可讓人覺得溫暖開心。